今天是欢迎访问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网站!

服务热线:0938-8301142

新闻动态

更多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召开2025年科研项目推进会

2025-04-17

4月15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召开了2025年科研项目推进会,会议由所党委书记、所长杨焕昱主持并讲话,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2025年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共承担在研项目29个,其中省科技项目8个,省人才项目3个,省档案项目1个,市级A类1个、市级B类9个、平台项目1个、区级项目1个、农科院区域协同创新项目5个。各项目组围绕项目设定目标、技术路线、取得阶段性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汇报,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现场点评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会议指出,科研工作是单位的核心工作,更是单位的主责主业,提升单位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单位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位科技人员自身的发展,各项目组要认真梳理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借鉴其他项目好的技术路线和试验设计方案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各自的方案,明确后续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工作任务的高质量高水平实施。杨焕昱所长强调,全体科技人员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勤于学习,勤于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认真落实师带徒活动,加强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为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通过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为科技项目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方案的审定,实施过程的管理,达到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天水果品产业迭代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召开2025年科研项目推进会

2025-04-17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 召开2025年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暨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审定会议

2025-04-16

4月14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会议对2025年准备验收的甘肃省级科技东西部协作专项“花牛苹果脆片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生产”项目进行了预验收,对2025年新列的“苹果砧木航天诱变选育”等3个甘肃省科技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定。会议由所党委书记、所长杨焕昱主持,所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及4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花牛苹果脆片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生产”是甘肃省科技厅2022年下达的东西协作专项项目,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质量水平,所学术委员会对项目进行了预验收。预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对照任务书就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开展试验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等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学术委员会委员就试验数据分析、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及材料规范性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审定的“苹果砧木航天诱变选育”、“花牛苹果现代栽培新模式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和“桃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3个项目是2025年1月下达的甘肃省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专项项目,实施年限2年。项目负责人围绕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任务指标、拟开展实验研究方案等进行了全面汇报,学术委员会针对各项目《实施方案》及试验设计方案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指出,“花牛苹果脆片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生产”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项目整体设计新颖,调查数据充分,结论观点清晰,项目组结合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尽快完善研究报告,为项目正式验收做好准备。“苹果砧木航天诱变选育”等3个新列项目汇报的《实施方案》紧扣任务指标,技术路线明确,试验设计科学,下一步按照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尽快优化完善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实施。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 召开2025年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暨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审定会议

2025-04-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调研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科研工作

2025-04-15

为深化果树科研领域协同创新,推动区域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研究员一行在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科研进展、对当地产业科技支撑以及成果转化等情况,并就加强院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座谈交流。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所长杨焕昱、副所长周晓康及科室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试验园、甘肃省苹果种质资源库、天水市良种苗木组培脱毒繁育中心、科技展厅等,详细了解苹果、樱桃、桃等特色果树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绿色防控及采后保鲜技术攻关情况。程存刚所长对天水所立足陇东南地理气候优势,在旱作果树栽培、高抗性品种培育及果品品质提升等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强化技术集成应用提出针对性建议。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周晓康汇报了近年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在科研创新、服务产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程存刚所长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做学术报告,报告围绕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老果农、老思想、老果园、老模式、老品种)、苹果生产面临的挑战(新政策、新理念、新变革、新消费、新对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思想,新经营,新农人,新市场,新渠道、新理论,新区域,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新型生产关系作用于新质生产力(新认识、新支持、新基础、新样板、新流通)四个方面,对当前苹果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天水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一要强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智力支撑;二要打基础,加强实施果园基础设施提升、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培优、果业配套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三要建样板,要依托规划,建设产业样板,实施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园建设;四要优品牌,吸引优势科研单位、知名专家长期扎根天水,建设一支天水花牛科技创新团队,着力在品种选育、品质把控、标准制定、品牌应用、经费支持、团队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为花牛提供“芯动力”。杨焕昱所长对程存刚研究员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长期关心支持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和天水苹果产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天水果树产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突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希望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持续深化与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项目联合申报、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方式,助力天水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调研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科研工作

2025-04-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调研天水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2025-04-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天水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8日至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程存刚率专家组深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清水县、甘谷县,围绕苹果产业品种改良、技术升级、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题调研。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晓龙、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所长杨焕昱、副所长周晓康及各县区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麦积区作为“花牛苹果”核心产区,拥有全国规模较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调研组走进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详细了解花牛苹果品质特色、花果管理、水肥一体化、果园机械化技术等情况。所长程存刚指出:“麦积区需加快老果园高接换优步伐,推广省力化栽培的新模式,应用化学疏花疏果以及配套机械化作业等,以破解劳动力短缺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等难题。”  在清水县金果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调研组围绕“产、供、储、销”的苹果全产业链发展,对合作社在加快花牛苹果示范基地建设、智能化弥雾喷药系统建设、果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营销等各环节进行详细了解。所长程存刚现场指导:“要推广深翻改土+有机肥替代土壤改良技术,配套集雨窖和节水灌溉设施,提升山地果园可持续生产能力。针对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议引入天敌昆虫防治和生物农药替代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在甘谷县,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磐安镇原家庄村金川万亩苹果示范基地、张家沟村苹果矮密园示范基地,谢家湾乡马窑村憨果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苹果基地,并详细了解甘谷苹果的种植规模、销售模式、新品种培育及技术应用等情况。程存刚所长对甘谷县苹果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建议甘谷县要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大苹果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持续提升苹果品质,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激发种植积极性,在科技赋能助力下,推动花牛苹果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调研期间,程存刚所长建议,天水市要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苹果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丰富种植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同时,要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持续提升苹果品质和产量,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创新高品质果品的营销手段与策略,提高产业效益,切实增加果农和企业收入,进一步激发种植积极性,在科技赋能助力下,推动花牛苹果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最后,天水市副市长孟晓龙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采纳专家建议,强化政策扶持,细化工作措施,推动苹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果农增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调研天水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2025-04-15

陕西科技大学“苹果面膜”技术专家组来我所调研指导工作

2025-04-09

4月7日,陕西科技大学腐殖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陕西省苹果免套袋技术首席专家牛育华教授团队一行3人来我所调研。党委书记、所长杨焕昱,副所长李跟盛、周晓康及果品信息技术中心相关人员陪同。牛育华教授一行先后参观了我所花牛苹果示范园、组培苗木快繁中心、果树科学科普展厅,详细了解了我所果树科研、推广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天水市果树生产中面对的套袋成本不断上升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随后召开的技术交流座谈会上,牛育华教授团队就其研发的重大科研成果--腐殖酸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特别是在苹果果面“即喷成膜,长久供肥,品质提升”的苹果免套袋腐殖酸膜剂做了“全日照免套袋集成技术推动花牛苹果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对天水市苹果免套袋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中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度交流。通过此次技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我所和高校院地合作,加强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就生产中急需破解的果实套袋费工费力的难题汇聚各方力量协调攻关,进而实现产学研高度融合,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助力我市果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陕西科技大学“苹果面膜”技术专家组来我所调研指导工作

2025-04-09

果业动态

更多
天水花牛苹果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第十
12月20日,在浙江金华举办的“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上,天水花牛苹果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单,以949.44的影响力指数位列榜单第十位。此次活动由中国品牌杂志、中国品牌网主办,根据全国各大类农特产品2015-2024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上榜品牌、农业农村部2022-2024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2019-2024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2018-2023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等综合梳理评价形成“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单。大会还同步发布了“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单”“甘味”品牌位居榜首,摘得“四连冠”。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江芬在大会上作了“用品牌的力量打开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的主题分享。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是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顶级盛会,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的风向标,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尤其影响力指数更是被誉为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培育、打造的重要参数。花牛苹果是我市果品类种植面积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拳头产品。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对加强花牛苹果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等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了天水做强做优花牛苹果产业的信心决心。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果品产业迭代升级工程,加快果园改造提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强化标准生产、质量兴果、品牌引领、全链提升,全市栽培面积发展到79万亩,在全国各类农产品展评活动中屡获殊荣,品牌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天水花牛苹果产销两旺

2024-10-18

小苹果远拓海外大市场—天水花牛苹果首次出口马尔代夫

2024-10-11

我市组团参加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群众庆丰收展演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

2024-09-25

天水市庆祝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中国•天水花牛苹果大会成功举办

2024-09-25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丨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09-14

宣传视频

更多

创新平台

更多
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简介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2007年12月由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建立,是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批建立的24个综合试验站之一,试验站依托单位为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天水综合试验站立足天水,辐射带动陇东南,围绕苹果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推广,是天水果业对外协作交流的平台。建站以来,积级开展苹果技术试验研究,收集、分析苹果产业发展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建议,为果农开展技术示范和服务,在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天水果品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试验站现有示范县5个,辐射带动县4个,有核心团队成员9人,在全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个,面积5600亩,辐射带动面积13.4万亩。近年来,试验站引进国内外苹果新优品种15个,重点推广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起垄覆膜集雨保墒、黄土高原苹果郁闭园改造、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黄土高原苹果高效平衡施肥、花牛苹果标准化整形修剪等技术。 
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2022年被甘肃省科协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现有科技展厅1个,有果树植保、土壤农化、组织培养等实验室5个,标本室1个,保存17个果树树种的品种资源386个,建立种质资源圃120亩,果树试验园560亩。建有科普网站和天水果树微信平台各1个。2021年11月,因研究所在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表现优异,受到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表彰。
天水市花牛苹果初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天水市花牛苹果初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创建于2022年,现有500吨气调果库1座,小型冷库4个,试验用果品气调库1个。配备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机、冷冻机、破碎机、夹层锅、质构仪、水分仪等试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先后开展了果品贮藏保鲜、苹果贮藏期病害防治、甜樱桃采后冷链保鲜减损、 苹果白兰地生产工艺、 花牛苹果脆片加工技术与苹果青果多酚物质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省、市科技项目7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